• 人才引進
  • 圖書館
  • 信息公開
  • 郵箱系統
  • 校園繳費
  • 智慧校園
  • 學校OA系統
  • English

首頁

固民生之本 绘幸福愿景 “共享生长”理念指引下的湖北“民生决定目的”实践

校對: 責編: 終審: 時間:2016-02-29 閱讀:

湖北日报讯 记者 崔逾瑜 龙华 实习生 王嘉心 龚婷

提要
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爲焦点的黨中央強調“堅持共享發展,必須堅持發展爲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结果由人民共享”,始終將“人民”作爲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焦点價值。

在“共享發展”理念的指引下,湖北結合省情,順應民意,吹響建設“幸福湖北”的號角。

省委、省政府強調“民生決定目的”,踐行“六民要旨”,准確掌握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結合點,將穩增長、促革新、調結構的聚焦點放在惠民生上,持續念好民生“八字經”,增加公共産品有效供給,保基本、補短板、兜底線,努力實現發展结果由人民共享。

在五大發展理念當中,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五個方面好比五根手指頭,握緊即是一個拳頭。

這當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即是共享。

黨的十八大以來,從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,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”的新一屆黨中央集體的莊嚴承諾,到“堅持發展爲了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结果由人民共享”的爲民之政;從“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”的民生關切,到“多些雪中送炭,少些錦上添花”的諄諄付托;從“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、一個地區掉隊”的深情牽挂,到“實現全體人民配合邁入全面小康社會”的中國夢……以人民爲中心的共享發展理念,化爲一系列落地生根的惠民政策,一道道看得見、摸得著的惠民福祉。

在荊楚大地上,省委、省政府明確提出“民生是發展的落腳點”,用“幸福湖北”建設凝聚人心、集聚智慧、彙聚力量。“始終堅持以人爲本,努力建設幸福湖北”,成爲推進湖北科學發展、跨越式發展的價值導向,集結成激勵全省人民創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奮進號角,開啓了“建成支點、走在前列”的新征程。

民有所呼,我有所應;民有所盼,我有所爲。湖北幸不辱命,牢記“六民要旨”,念好“衣食住行、業教保醫”八字經,把“民生決定目的”作爲“底線之底”,積極回應病有所醫、少有所學、老有所依、食品宁静、收入均衡、就業保障、環境治理等民衆關切,不斷夯實著“幸福湖北”的基礎。

穩穩的幸福,溫暖人心。

妥妥的發展,民生爲上。

這份情懷溫潤民心——

民願民盼是偏向、民富民惠是目標、民苦民痛是失職

一個偉大的國家,必以其深邃的智慧增益世界、引領未來。

“天下大同,和諧小康。”大同社會,儒家經典中的社會理想,根植于中華民族內心深處。

世紀更叠,共享發展成爲我黨治國理政的民本指針。

習近平總書記曾動情诠釋,“我的執政理念,归纳综合起來說就是:爲人民服務,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”;曾語重心長,“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,不是一個抽象的、玄奧的看法,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、止步于思想環節,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”。在2013年考察湖北期間,總書記對湖北寄予厚望:“著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斷取得新進展”。

努力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,是湖北幸不辱命、不負衆望的一定擔當。

逆勢進位,彎道逾越,湖北對共享發展有著荊楚特色的執著追求——

省第十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“幸福湖北”的宏偉藍圖,並將“幸福湖北”作爲“五個湖北”建設的最終目的和歸宿,契合中央“四個全面”、“五位一體”的深刻內涵。

踐行“以人民爲中心”的發展思想,省委書記李鴻忠要求各級幹部時刻牢記“六民要旨”:民評民說是標准、民心民力是依靠、民意民聲是依據、民願民盼是偏向、民惠民富是目標、民苦民痛是失職。

“綠色決定生死、市場決定取舍、民生決定目的”,省委、省政府2014年提出的“三維綱要”,成爲湖北科學發展一步到位的觀念先導。

理念的力量無遠弗屆,智慧的光线穿越時空,思想的高度決定著行動的力度。

站在新的曆史起點,省委、省政府牢牢掌握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衆新期待,把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、執政爲民的信念、爲民服務的價值,始終镌刻于競進提質的每一個足迹。

“眼睛向下”,“民生”跟著“民聲”走,民生取向凝聚成一種共識,一種前進的步調——

從公交車上問民生,到回訪全國最大移民集中安置區柴湖;從走進社區看養老,與大學生共話“最難就業季”,到夜訪農戶查扶貧,去隨州抗旱送水;再到歲末年初的不打招呼暗訪宁静生産……省委書記李鴻忠的事情線路圖,情系民生,一枝一葉,飽含深情。

從2011年起,楚山漢水間上演著一部深受農民歡迎的“三萬”連續劇:5年來,萬名幹部“進萬村”、“入萬戶”、“挖萬塘”、“潔萬家”、“惠萬民”、“通萬村”,已經成爲訪民情、辦實事、解民憂、惠民生的民心工程。

2013年、2014年,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,以“爲民務實清廉”爲主題,以“不達目的不罷休”的勇毅笃行,鼎力大举鏟除群衆反映最爲強烈、阻斷黨同人民群衆血肉聯系的“四風”問題,在全省掀起一場“靈魂革命”。

2015年,悄然轉變每年辦理“十件實事”的思維和方式,取而代之的是更多民生承諾。省長王國生在做《政府事情報告》時体现:“從今年開始,我們將把辦實事納入日常事情,越发注重從老黎民關心的細微之處抓起,努力辦更多的實事。”

2014年、2015年,省級媒體問政,直面民衆之困,對准作風之弊、行爲之垢的“硬碰硬”、“實打實”的曝光,以“准、狠、韌”的勁頭,出重拳、下猛藥,大排查、大檢修、大掃除,回應群衆的期待,接受群衆的監督。

道行致遠,不忘初心。

經濟下行寒意陣陣,民生改善卻從未停滯。資金再缺,各項政策規定該給群衆的錢一分不能少;財政再緊,該給群衆補助的標准一點不能降;任務再重,該爲群衆辦的實事一項不能減;事情再難,該爲群衆解決的問題一件不能丟。

要相信,沒有一種基本,比紮根于人民更堅實;沒有一種力量,比源于群衆的力量更強大;沒有一種執政資源,比民心更珍貴持久。

這張答卷力透紙背——

越发關注全省人民的生活質量、發展潛能、幸福指數

黨的十八大提出:“多謀民生之利,多解民生之憂,讓發展更有溫度,讓全體人民有更多獲得感。”

如何让荆楚黎民收获获得感?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“幸福湖北”的奋斗目标——“要越发關注全省人民的生活質量、發展潛能、幸福指數,越发突出共建共享和保障民生的制度性部署”,“让全省人民生活得越发富足、越发宁静、更有保障、更有尊严”。

近年來,省委、省政府一以貫之踐行“民生決定目的”的執政方略和執政理念,民生革新新政頻頻落子,抒寫了一份沈甸甸的民生答卷。

這是一組溫馨的民生故事——“我和老伴退休多年,這五年來養老金連漲直漲,每天不知有多快活!”看到存折上發放的養老金,武漢市78歲的劉宏發笑容滿面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省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“十一連增”。劉宏發乘著東風,退休金也從2011年的每月1700多元,漲到現在的2900多元。

襄陽襄城區王府街社區的張桂枝突發心梗,被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醫聯體綠色通道轉診到市中心醫院,整個過程僅20分鍾。2011年以來,隨著醫改持續深化,我省組建超過100家醫聯體,逐漸探索形成一套基層首診、分級診療、急慢分治、雙向轉診的就醫花样,緩解基層群衆看病問題。

這是一張拉長的“民生清單”——

居民收入稳步增长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划分增长 11.2%和 13.2%,到达27051元和11844元,农民人均收入凌驾全国平均水平。收入的不停增加,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改善提供了经济基础。

扶貧事情大步向前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全省353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。精細化的扶貧措施不光讓貧困群衆的生活條件获得改善,還幫助他們融入城鎮化、工業化的大潮,走向就業致富的小康之路。

就業保持穩定態勢。五年來,新增城鎮就業累計超過400萬人,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到1119.43萬人,越來越多進城務工農民“安居樂業”的夢想成爲現實。

義務教育均衡化進程大大加速。“十二五”末,我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水平居全國第三、中部第一。

全民醫保體系逐步健全。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9.7%,率先實現全省同步建设居民大病保險制度。疾病應抢救助、慈善救護等多層次的疾病救助制度有效銜接。越來越多人正在從這張越織越密的“重特大疾病保障網”中受益。

這是一攬子惠及民生的利好消息——

1月13日,我省“全面兩孩”政策正式實施。

1月20日,從全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情會議傳出,今年人社部門將瞄准結構性失業、扶持創業兩個重點,努力實現全省培訓城鄉勞動者30萬人,發放創業擔保貸款30億元,實現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,並扶持5萬名城鄉勞動者創業。

1月21日,省教育事情會議透露,今年我省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,特別是解決邊遠地區中小學和教學點開不齊課、開欠好課的問題,促進教育現代化爲人人提供優質教育。

這是一份補短板、破難題的民生信念——

一補居民收入“短板”,必須把居民收入增長擺在越发突出的位置,讓發展的结果轉化爲城鄉居民切實可感的收益。

居民收入是黎民最直接、最現實的“獲得感”。湖北“十三五”規劃建議明確提出: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提前翻一番;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,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;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産性收入;規範收入分配秩序,保護正当收入,規範隱性收入,停止以權力、行政壟斷等非市場因素獲取收入,取締非法收入,逐步縮小收入差距,爲推進共享發展築牢基本。

二補精准扶貧“短板”,要抓住精准扶貧這一關鍵,力求“一把鑰匙開一把鎖”,確保脫貧。

三補公共服務“短板”,牢牢守住基本公共服務的“底線”,讓黎民分享公正,生活更有宁静感。

大江流日夜,慷慨歌未央。

這股力量磅礴大氣——

“幸福之花”需要配合參與、人人着力、衆手澆灌

“大鵬之動,非一羽之輕也;骐骥之速,非一足之力也。”中國要飛得高、跑得快,就得依靠13億人民的力量。
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共享是全民共享、全面共享、共建共享、漸進共享。其中,“共建才气共享,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。要充实發揚民主,廣泛彙聚民智,最大激發民力,形成人人參與、人人盡力、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動局面”。

在“幸福湖北”建設中,幸福不是等靠要“分果果”,“幸福之花”需要衆手澆灌。“進門有人引,手續有人辦,檢查有人陪,出院有人送,這病看的,像酒店的星級服務!”在武漢亞心醫院,黃岡農民老王剛動完心髒搭橋手術。上月初,只身來漢的他等了月余,硬是等不到公立醫院的病床。到了亞心,一站式服務讓老王便捷地上了手術台。舒適輕松的就診環境、微笑貼心的患者服務,專業特色的技術療法……社會力量參與辦醫,讓黎民在求醫問藥過程中,感受了曾被忽略的尊重、平等、溫馨等細節。

目前,武漢的社會辦醫已占據“半壁山河”,該市共有社會辦醫機構2839家,占全市總數的54.3%。在“十二五”期間,社會辦醫床位數、技術人員數均增長45%;急診量占全市總量的17.19%,住院量占全市總量的13.48%,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。

爲此,武漢先後兩次修訂《武漢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(2011—2015)》,規定在全市範圍內新設置各級各類醫院不再受區域和床位的限制,爲社會辦醫敞開大門。同時,爲了助力社會辦醫的發展,市政府出台人才、稅收、土地政策若幹措施給予扶持,形成具有特色的“漢十條”政策保障體系。

醫療領域的革新創新,只是我省共建“幸福湖北”的一個縮影。我省“十三五”規劃建議明確,要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前提下,充实發揮企業和社會組織的作用,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供給,提供多樣化服務,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社會救濟、相助、志願服務。同時,完善相關稅收政策,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養老、教育、衛生等公共服務。

共享發展,關鍵在“共”,焦点在“享”。

只有充实調動和發揮人民群衆的主體作用,尊重人民群衆的首創精神,最大限度地把人民群衆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提升“民生GDP”的偉大實踐中來,切實把發展“民生GDP”的過程變成組織群衆、發動群衆、服務群衆、造福群衆的過程,民生才更有溫度,幸福才更有質感,共享發展才更有動力、更可持續。

大廈之成,非一木之材也;大海之闊,非一流之歸也。

今天的湖北,經濟總量抬头跻身全國第一方陣,發展越到更高層次、更高水平,越要堅持人人參與、人人盡力、人人享有。

讓每一個夢想都有生長的土壤,讓每一次奮鬥都有馳騁的天空,讓每一個人都有出彩的人生!

湖北,聚力前行!

首頁

  • 智慧校園系统
  • 綜合教務治理系統
  • 云教學治理平台
  • 學校網絡教學平台
  • 乐成規劃系統
  • 資産治理系統
  • 校園繳費平台
  • 郵箱系統
  • 教務處
  • 招生辦
  • 組織部
  • 人事處
  • 學工處
  • 校團委
  • 科研處
  • 發展規劃与学科建设…
  • 教學質量治理處
  • 國際相助与交流处
  • 素質教育研究院
  • 教師發展中心
  • 就業信息網
  • 校友之家
  • 智能化辦公室
  • 後勤服務中心
  • 人工智能學院
  • 智能制作學院
  • 生命科學學院
  • 康健與護理學院
  • 商學院
  • 文法學院
  • 創意設計學院
  • 影視傳媒學院
  • 馬克思主義學院
  • 國際教育學院
  • 通適素質教育學院
  • 創新創業學院
  • 廣信科教集團
  • 綠林山風景區
  • 華龍生物制藥公司
  • 廣信生態農業發展公司
  • 武漢軟網科技公司
  • 廣信國際大酒店
  • 教育部
  • 科技部
  • 省教育廳
  • 湖北招生信息網
  • 湖北教育信息網
  •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
  • 湖北省人社廳
  • 湖北省结业生就業網
  • 武漢市人社局
  • 中國大學生在線

友情鏈接

常用鏈接 部門鏈接 學院鏈接 集團鏈接 校外鏈接

聯系方式

招生咨詢電話:027-81652037、81652828、81652829

地址:湖北省武汉江夏大道16号 邮编:430223

電話:027-81652000

傳真:027-81652011

聯系我們 網上信訪

CopyRight ? PP电子学院 版权所有

技术支持:PP电子学院网络中心    鄂ICP备11008201号-1    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